当前位置:首页 > 试驾 > 文章内容

电车成本进一步下降,十年后或将迎来5万元时代

来源:网络时间:2023-04-06 13:04阅读量:15932   

一项技术从诞生到大规模普及一定会有个成本不断下降地过程,智能电动车也不例外。

“随着技术进步,电视、空调、手机等行业的整体价格大幅下降,amp;lsquo;摩尔定律amp;rsquo;体现明显,以电子部件为核心的智能电动车同样适用这一定律。”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未来智能电动车将以两年为一个更新周期,伴随着两年迭代一次的速度,十年后智能电动车可能迎来5万元时代。

未来成本下降的根据

在朱江明看来,十年后智能电动车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豪华硬件的成本持续加速下探。

说起新能源车成本,必然绕不开占据纯电动车40%-60%成本的动力电池。朱江明认为,锂电池价格从十年前的3.2元/Wh到如今的0.6元/Wh,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预计十年后将降到0.3元/Wh。同时,伴随着充电桩、快充技术的普及,电池容量的需求有所下降,未来50度-60度电池包就足够满足一款400公里续航的主流电动车。以此计算,那么未来的电池包价格将下探到15000元。

朱江明所言并非毫无根据。一方面,车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比如零跑今年就将推出CTC 2.0技术,可有效提升体积利用率、能量密度和整车性能,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当车企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通过批量采购、交叉使用等方式来降低电池成本,并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批量采购的方式如今就已从宁德时代身上得到了佐证。今年,宁德时代推出了“锂矿返利”计划,签约车企只要付给宁德时代一笔定金,并承诺未来3年里80%的电池都从宁德时代采购,年底与宁德时代结算时,五成电池将按照20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计算,另外五成电池仍以市场价为依据。

不过,今年动力电池核心元素碳酸锂的价格已经开始大幅下跌,根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去年11月报价60万元/吨的碳酸锂,3月已跌破40万元/吨的价格。截至4月3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甚至来到了23.25万元/吨。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另外,在技术的加持下,朱江明预测未来电驱将实现更小体积、更大能量,十年后200kW电驱系统降至4000元。同时,车辆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一颗芯片就能实现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总控,将约8000元的智能座舱成本,和约3万元的激光雷达、高像素摄像头、高算力智驾芯片、高清地图等智能驾驶成本进一步压缩,十年后软硬件加起来只需6000元。

“综上来看,电池15000元,电驱4000元,智能座舱加智能驾驶6000元,车身、内饰、底盘等25000元,这样算下来,十年后智能电动车有望降到5万元。”朱江明如是说道。

在此之前如何降低成本?

新能源车企对成本的执着,其实是市场推动下的结果。

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有车家庭刚超过40%,而拥有价值20万-30万元汽车的家庭只占4.46%,30万以上更是只有2.16%;在有车家庭中,汽车价值20万以下的占比超过81.8%。而我们翻看汽车销量排行榜也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主销车型的售价其实都在20万元以下,集中在10万-15万元这个区间。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15万元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需求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谁的成本更低,谁就会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产品竞争力,并最终体现到车企最为关心的交付和效率问题上。

众所周知,国内造车新势力无一例外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且持续亏损的窘境,尤其是零跑,虽然去年营业收入为123.85亿元,同比增长295.4%,但其毛利率却是-15.4%,是唯一毛利率为负的已上市新势力公司。同时,零跑的现金储备仅108.2亿元,不到理想的20%,约小鹏的28%。

不过,零跑的高层强调,零跑将会在今年实现毛利转正,依据是中高端车型C11、C01销量占比的提升。正常来说,零跑想要快速实现毛利转正,应该会提高售价,但怪就怪在,零跑反而在亏损的情况下进一步压低了价格,新款C01不仅没加价,甚至还下降了6万元。

“零跑逆着来的原因就在于,它明白归根结底需要靠量取胜,也就是常说的市场占有率。”有业内人士对“汽扯扒谈”表示,零跑一方面通过持续减价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销量增加、现金流增加。另一方面,把增加的现金流投入到人工智能生产、技术研发,降低人工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就形成了良性闭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理想自今年开始,将推出L6、L5以下沉至2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蔚来在NIO、第二品牌之外,又将推出主打2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市场的第三个细分市场专属品牌;以零跑、欧拉、比亚迪为代表的品牌,更是已经提前抢占10万元左右区间。毕竟谁都明白,当十年后智能电动车迎来5万元时代后,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而在此之前,谁先形成规模化,站稳脚跟,谁就决定着未来的格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最热文章

精选图集

车圈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车圈网 car.xqcar.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05497号 .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