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车载在2021年4月份正式亮相上海车展后,有人采访他们:“你认为自动驾驶是什么?”其中一位研发说,“一个人人都买得起用得上的功能”。
随着大疆车载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公布,我们看到了其在功能拓展和成本控制方面的的阶段性进展:这套方案支持行泊一体,并将成本区间定在了5000元到15000元。
80TOPS实现城区领航
之所以定在这个区间,是因为大疆车载认为L2+智能驾驶系统的总成本占整车售价的3%~5%比较合适,根据国内市场的主销车型价位分布,他们选择了5000元到15000元这个价位区间。
基于成本控制,相应地,该方案的硬件配置更为简洁高效:算力低至32TOPS,强视觉在线实时感知、无高精地图依赖、无激光雷达依赖,布有7V和9V两种纯视觉配置。
这两种配置可以实现的智能驾驶功能有所区别。
大疆车载将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主动安全、行车辅助、泊车辅助、记忆泊车、记忆行车、跨层记忆泊车、领航高速、领航城区八大功能产品:
7V作为基础配置,初级算力为35TOPS,硬件包括一对前视惯导立体双目摄像头、一个后视单目摄像头、四个环视鱼眼摄像头,能够实现除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外的其他7项功能。
比较特殊的是,据大疆官方介绍,7V配置在结合高精地图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城区领航驾驶。
9V的配置则在7V的硬件基础上增加了两个侧视单目摄像头,这样可以提升侧方动态车辆检测的能力,满足路口左右转、掉头、环岛通行等场景下的观测需求。
算力提升至80TOPS后,能够摆脱高精地图,实现包括城区领航驾驶在内的所有智能驾驶功能。
低成本实现以上八大功能,大疆车载是怎么做到的?
1.首先在产品定位上,大疆车载的目标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低门槛的智能驾驶核心功能”,避免在硬件上进行不提升体验的堆料,主攻算力、算法、传感器、数据四个方面的突破。
领航高速功能所需硬件
以大疆车载首款落地量产的合作车型宝骏KiWi EV大疆版为例,通过降低体验成本,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自动泊车等功能作为用车的日常操作,体验到智能驾驶功能带来的价值。
2.以同一套硬件处理在不同场景智能驾驶需求,而不是行车或泊车的时候另一套算力和传感器闲着。
3.采用前视惯导立体双目方案,用类似于人眼的视觉原理来采集信息,生成稠密的点云,识别障碍物;
另外新一代双目摄像头通过增加偏振片和自标定能力取消了大遮光罩和固定连接杆,提升了一部分性能的同时降低了量产成本。
4.坚持视觉在线实时感知的技术路线,强调智能驾驶“基本功”,弱化对外部数据和昂贵传感器的依赖,减少对现实环境的假设。
比如大疆车载团队并不依赖电子地图,他们认为电子地图不能代替现实情况,依赖地图则会出现一些功能决策错误,与现实需求不符。
5.重视开放式合作。在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大疆总裁罗振华就生命了自己的想法:当前产业阶段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分主次,而是做普及。
大疆车载新方案由于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拓展性,有利于和车企灵活合作,接下来也会有搭载此方案的不同品牌不同配置的量产车逐步亮相。
当然,大疆车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适配性高的原因不只是成本,这套纯视觉辅助驾驶系统也支持扩展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等传感器,能匹配不同需求带来更高级的智驾体验。
大疆车载VS轻舟智航
大疆车载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成本,使我在去年12月份写过的一年文章标题成了过去式:。
轻舟智航与大疆车载一样,明确站在智能驾驶Tier1的位置,且都表达了一些类似的行业认知和追求,比如相对于大疆车载的“打好基本功”,轻舟智航也表示过“入门体验标配化,高端体验大众化”的愿景。
同作为注重成本控制的竞争对手,他们的产品也有着可比性:
这两套方案的相同点,也是他们极大的优势,就是注重成本的把控,着重避免对于硬件的堆砌。大疆成本区间在5000~15000元,轻舟乘风标准版方案系统硬件成本在1万元内。
其次,这两家对于自身T1定位极其清晰,可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大疆选择了解耦芯片和零部件,供客户选择配置;轻舟智航提供不同传感器配置的解决方案,可满足SUV、MPV等不同的车型需求。
不同点则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算力
大疆7V传感器配置方案的算力范围在32-100TOPS,9V传感器配置方案的算力范围在32-200TOPS,9V方案想要实现城区领航驾驶功能也仅需将算力升级到80TOPS。
轻舟乘风方案则基于地平线征程5这样专为高等级自动驾驶应用打造的大算力车规级AI芯片,单颗算力即可达128TOPS。
视觉/雷达
大疆的智能驾驶标准方案为纯视觉方案,基于大疆在视觉感知领域的算法累计与无人机视觉感知系统的量产经验,大疆自主研发的立体双目摄像头拥有立体视觉感知成像、实时路况在线建模的技术优势。
而轻舟智航作为钻研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公司,则保留了一部分L4级别自动驾驶的特征。轻舟乘风方案分为3个版本,其中标准版系统标配一颗激光雷达。
数据依赖性
大疆起步之初即坚持视觉在线实时感知的技术路线,尽可能减少甚至摆脱对外部数据、昂贵传感器的依赖。
轻舟乘风方案的一大特征就是依托于在研究L4级自动驾驶时积累的数百万公里的测试数据,打造方案时极大利用了测试数据。
由于没有实测对比,我们无法给出哪套方案能带来更优体验的答案。
不过肯定的是,这些智驾方案的诞生,将性价比高、功能丰富的特征再次强化,L2+智能驾驶功能成为“一个人人都买得起用得上的功能”的阶段离我们越来越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